00 SanDisk Ultra 3D vs Micron MX500 Throughput cover 1024x512

SanDisk Ultra 3D SSD穩定?還是美光MX500穩定?

  • Post category:Drive
  • Reading time:13 mins read

因為手邊已經有了 Micron MX500 SSD 了,所以,看到電商網站舉辦特價的時候,買個不一樣的品牌來試試。想說手機記憶卡也都是使用 SanDisk 品牌的 Micro SD 卡,這幾年來都沒發生過問題,也許【SanDisk/晟碟】這家公司設計的 SSD 應該也可以維持一定品質才對。

坦白說,在選擇 SSD 的時候,還是會優先考慮國際大廠。因為使用的晶片料件透明,為什麼呢?在網路上,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拆殼評測的圖片可以參考。不像其他小品牌的 SSD ,還要等玩家拆殼才知道使用的晶片。

為什麼那麼在意晶片品質呢?原因只有一個:【資料是無價的】! CPU壞掉,花錢換就解決了;電源供應器壞掉,花錢換就解決了;主機板壞掉,也是花錢換就解決了….。唯獨【資料不見了】,花錢求助救援公司,還不見得可以把資料還原回來。

所以,一台電腦,個人是認為 SSD 或 HDD 真的要優先考慮國際大廠,風險比較小。當然,勤做資料備份,才是正解!

CrystalInfo SanDisk Ultra 3D SATA SSD
CrystalDiskInfo

Micron MX500 與 SanDisk Ultra 3D 規格一樣嗎

在市面上,可以發現 Micron MX500 的風評真的是不錯,很容易可以找到正面的評論分享文,而且它的價格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。至於【晟碟】的評價呢?相對比較下就少了許多心得分享文了,更不用提效能方面的完整測試數據了。現在,就來看看兩款 SSD的規格差異有哪些呢?

  • 兩款 SSD 的相同點:
    • Warranty / 保固 – Manufacturer’s 5 Year Limited / 5 年有限保固
    • Dimension / 規格尺寸 – 2.5吋 ( 高度 7 mm )
    • Interface / 介面 – SATA 6.0GB/s
    • 官方數據 順序讀取 – 560 MB/s 
    • 官方數據 隨機讀取 – 95K IOPS
    •  4 NAND Channels
    • 內建 DRAM cache
  • 兩款 SSD 的相異點:
    • 官方數據
      • 順序寫入 晟碟 Ultra 3D: 530MB/s
      • 順序寫入 Micron MX500: 510 MB/s
      • 隨機寫入 晟碟 Ultra 3D: 84K IOPS
      • 隨機寫入 Micron MX500: 90K IOPS
    • Endurance / 耐用性
      • 晟碟(500GB): 200TBW
      • Micron(500GB): 180TBW
    • Controller
      • 晟碟: Marvell 88SS1074
      • Micron MX500: Silicon Motion SM2258H
    • NAND
      • 晟碟 Ultra 3D: 自家的 64-layer 3D TLC
      • Micron MX500: 自家的 64-layer 3D TLC

這兩款 SSD 都內建 DRAM cache,從售價也可以看的出來,的確是比 DRAMless SSD 貴了一點,所以應該就是定位在追求穩定讀寫效能的應用。DRAM cache 的優點就是可以提供相對穩定、更快速讀寫效能的優點。接下來,讓我們來看看這兩款內建 DRAM cache SSD 的讀寫效能數據囉~

頂級規格電腦的測試數據有意義嗎

我想大家都知道 Anandtech 是專門提供電腦評測數據的網站,但是大家有想過一個問題嗎?對於一般電腦使用者(上班族、學生)而言,真的會用伺服器等級 Xeon CPU 組電腦嗎?把 DDR 加到 64GB 甚至 128GB 嗎?然後這台電腦只是拿來做日常的上網、打報告、看影片、按讚….?

用頂級規格電腦跑出來的數據,真的可以讓你個人的家用電腦,也可以得到接近或相同的效能嗎?

我不是熱血的電腦玩家,沒時間也沒興趣找管道,然後去採購特殊規格的零組件。所以,市面上店家有販賣的零組件,容易取得的商品,才是大部分的一般電腦使用者(上班族、學生),家中擁有的電腦配備才對。

Intel i3 / i5 / i7 (相信大部分的一般電腦使用者,不會買一台 i9 規格電腦在家使用吧?!) 或 AMD Ryzen 平台,假使能利用這些電腦配備跑出來的數據,算是比較能接地氣!

也就是,當你看到測試的數據後,效能也幾乎能夠反映在你的個人電腦上面。這樣子的測試數據分享,才能幫的到打算購買零組件的族群,根據自己的需求,挑選適合價位/等級的零組件。

這篇文章中,使用的電腦測試配備:

  • 硬體規格就是使用 ASUS TUF GAMING X570-Plus 主機板,詳細零件在內文中都有提到。
  • 作業系統: Windows 10 64 bit
  • 測試軟體: IOmeter (節省時間,不需要每改一個參數就要跑一次)

在進行 SSD 測試的時候,不論是使用哪一套軟體,都要先讓測試軟體跑一下子,再進行抓資料。

這一點是避免一開始進行測試的時候,其實都是抓到 DRAM cache 的讀寫速度,而這些高速的數據,都不是真正讀寫 NAND flash 的速度,而是 DRAM 的速度。

當 DRAM cache 容量被塞滿之後,接下來,從測試軟體的資料中,才看的到真正 SSD 的讀寫效能。

Micron MX500 vs SanDisk Ultra 3D 讀寫速度比較

在下面的測試圖當中

  • X 軸: 時間(單位: 秒)
  • Y 軸: 讀寫速度(單位: MB/s)
  • 測試結果分類: 總共分成 4 個小章節
    • 章節 1 : Sequential Read
      • 在真實的使用情況下,大檔案(影片、作業程式ISO、軟體ZIP…)幾乎都是使用連續讀取/寫入的方式在執行,所以使用 Data Size = 256 KiB 的大小進行測試。
    • 章節 2 :Sequential Write
      • Data Size = 256 KiB 的大小進行測試,原因同上。
    • 章節 3 :Random Read
      • 簡單來說,就是 Windows 作業系統只支援 512Bytes 或 4KB 的 Logic IO Size,而 Logic IO Size 在 HDD 中,指的是 sector大小;在 SSD 當中,指的是 Page Size,而 Page Size 是 NAND flash 最小可讀/寫的單位。所以,使用 Data Size = 4 KiB 的大小進行測試。
    • 章節 4 :Random Write
      • Data Size = 4 KiB 的大小進行測試,原因同上。
  • 綠色實線: 指的是 Micron MX500 的數據
  • 黃色實線: 指的是 晟碟 Ultra 3D 的數據
  • QD: 測試時用的 Queue Depth = 1, 8, 32。在真實使用情境下,這個值是由 HBA / RAID card 或正在使用的軟體程式來決定。
  • 測試時間:
    • 0 秒 – 60 秒: ramp up time,不列入圖表數據當中
    • 60 秒 – 180 秒: 實際測試數據,列在圖表當中

大檔案 Sequential Read

很明顯的,在高 QD 下,晟碟 Ultra 3D 的讀取速度不如低 QD (圖2 與圖 3 )。

01_SanDisk_MX500_Throughput_SR_256KB_QD1
圖 1、MX500與 晟碟 Ultra 3D 的流量比較: Sequential Read, Data size = 256KB, QD = 1
02_SanDisk_MX500_Throughput_SR_256KB_QD8
圖 2、MX500與 晟碟 Ultra 3D 的流量比較: Sequential Read, Data size = 256KB, QD = 8
03_SanDisk_MX500_Throughput_SR_256KB_QD32
圖 3、MX500與 晟碟 Ultra 3D 的流量比較: Sequential Read, Data size = 256KB, QD = 32

大檔案 Sequential Write

在下面這 3 張圖當中,都可以看到 晟碟 Ultra 3D SSD ,寫入速度似乎都有規律性的短暫下降的現象。假使排除這一點的話,以大檔案寫入的情況下,晟碟 Ultra 3D SSD 不會比 Micron MX500 差。

11_SanDisk_MX500_Throughput_SW_256KB_QD1
圖 4、MX500 與 晟碟 Ultra 3D 的流量比較: Sequential Write, Data size = 256KB, QD = 1
12_SanDisk_MX500_Throughput_SW_256KB_QD8
圖 5、MX500 與 晟碟 Ultra 3D 的流量比較: Sequential Write, Data size = 256KB, QD = 8
13_SanDisk_MX500_Throughput_SW_256KB_QD32
圖 6、MX500 與 晟碟 Ultra 3D 的流量比較: Sequential Write, Data size = 256KB, QD = 32

小檔案 Random Read

相信大家都知道,Throughput ( MB/s ) = IOPS x Data Size。在使用 IOmeter 測試軟體的時候,因為 Data Size 是固定值( 256KiB or 4KiB ),所以做個簡單的換算,可以得到 IOPS 的值。

當然,在下圖中也可以想像得出來, IOPS 的曲線圖長怎樣才對吧。不過,將單位設定在 MB/s ,對於非電子專業背景的人而言,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
21 SanDisk MX500_Throughput_RR_4KB_QD1
圖 7、MX500與SanDisk Ultra 3D的流量比較: Random Read, Data size = 4KB, QD = 1
22 SanDisk MX500_Throughput_RR_4KB_QD8
圖 8、MX500與SanDisk Ultra 3D的流量比較: Random Read, Data size = 4KB, QD = 8
23 SanDisk MX500_Throughput_RR_4KB_QD32
圖 9、MX500與SanDisk Ultra 3D的流量比較: Random Read, Data size = 4KB, QD = 32

小檔案 Random Write

根據章節 3 與章節 4 的圖當中,可以明顯看到 SanDisk/晟碟 Ultra 3D SSD ,在 Random Read 與 Random Write 的使用狀況下,似乎都不如 Micron MX500。

31 SanDisk MX500_Throughput_RW_4KB_QD1
圖 10、MX500與SanDisk Ultra 3D的流量比較: Random Write, Data size = 4KB, QD = 1
32 SanDisk MX500_Throughput_RW_4KB_QD8
圖 11、MX500與SanDisk Ultra 3D的流量比較: Random Write, Data size = 4KB, QD = 8
33 SanDisk MX500_Throughput_RW_4KB_QD32
圖 12、MX500與SanDisk Ultra 3D的流量比較: Random Write, Data size = 4KB, QD = 32

哪一款 SSD 穩定呢? SanDisk Ultra 3D 還是 Micron MX500?

看完以上的測試數據後,相信大家也會有初步的結論了。至於如何選擇,就看個人需求來做決定吧。

就我而言,畢竟兩款 SSD 都在使用中,所以只能把心得跟大家分享。5 年的有限保固與 180 TB / 200TB 耐用性,才是我最在乎的規格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