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級 SSD 與消費級 SSD 固態硬碟最大的差異有 3 點:
耐用度高 (DWPD, Drive Writes Per Day, 每日寫入量)
支援斷電資料保護機制(PLP, Power Loss Protection)
資料讀寫效能穩定性高
這篇文章使用 Iometer 測速軟體,針對 Micron 7450 PRO PCIe Gen4 M.2 NVMe SSD,在不同佇列深度(QD, Queue Depth)的讀寫效能進行測試,可觀察到在高負載讀寫狀態下,循序讀寫(Sequential Read/Write) 與隨機讀寫(Random Read/Write)的數據結果。
企業級 SSD 與消費級 SSD 差異
用 Micron 7450 系列來說明,這是一款雙面打件採用 176 層 3D TLC NAND,支援 PCIe Gen4 的 SSD,以下針對主要功能做比較:
美光 7450 PCIe Gen4 NVMe SSD 系列:官網
美光 SSD 免費軟體工具:Storage Executive
美光 7450 產品目錄:產品目錄
美光 7450 韌體支援:韌體

企業級 SSD 耐用度比較
Micron 7450 分成兩個產品系列,分別是 PRO 與 MAX。
Micron 7450 PRO – 耐用度為 1 DWPD(每日全碟寫入)。
Micron 7450 MAX – 耐用度為 3 DWPD(每日全碟寫入)。
| Micron 7450 PRO | Micron 7450 MAX | 消費級 DWPD | |
| DWPD | 1 | 3 | 0.1 – 0.6 註 1 |
註 1:
Seagate FireCuda 540 1TB – 1000 TBW,約等於 0.548 DWPD
Micron Crucial P310 1TB – 220 TBW,約等於 0.121 DWPD
企業級 SSD 與 M.2 SSD 比較
美光 7450 系列 Enterprise SSD 提供 3 種外形:
U.3 – 支援 7mm, 15mm 厚度;可用於儲存伺服器或 NAS。
– 7mm 厚度的機型,適合機箱空間受限的應用
– 15mm 厚度的機型,適合有更高散熱考量的應用
E1.S – 支援 5.9mm, 15mm 厚度
– 適合安裝在 1U 尺寸的伺服器
– 用於超高儲存容量組態的伺服器
M.2 – 2280, 22110 尺寸
– 用於系統開機碟
– 用於資料儲存
| Micron 7450 PRO | Micron 7450 MAX | 消費級 SSD | |
| U.3 | 支援 註 2 | 支援 註 2 | X |
| E1.S | 支援 註 2 | 支援 註 2 | X |
| M.2 | 支援 | 支援 | 支援 |
註 2:
U.3 與 E1.S 外型適合儲存伺服器應用且支援熱插拔功能。
介面與協定
PCIe Gen4 x4,支援 NVMe 1.4 標準。
容量範圍
Micron 7450 系列 SSD 涵蓋多種容量,從 400 GB 至 15.36 TB。
| Micron 7450 PRO | Micron 7450 MAX | 消費級 SSD | |
| U.3 註 3 | 960GB – 15.36TB | 800GB – 12.8TB | X |
| E1.S 註 4 | 960GB – 7.68TB | 960GB – 6.4TB | X |
| M.2 2280 | 480GB – 960GB | 400GB – 800GB | 500GB – 8TB |
| M.2 22110 | 960GB – 3.84TB | X | X |
註 3:
U.3 協會規範:SFF-TA-1001
註 4:
E1.S 協會規範:SFF-TA-1006;
E1.S 介紹:鎧俠文章
可靠性
平均無故障時間(MTTF, Mean Time To Failure)達 200 萬小時。
支援斷電保護機制(PLP, Power Loss Protection)。
下圖紅色方塊內的是電容,正常運作下,會將電容充飽電。
一旦伺服器或電腦不正常斷電時,會由電容釋放能量,將 DRAM cache 的資料搬到 NAND flash 作保存。
可確保資料的可靠度,將意外斷電而導致的資料遺失降至最低。

企業級 SSD 價格與效能分析
Enterprise SSD 價格區間
| 美光 7450 PRO | 美光 7450 MAX | |
| 400 GB | X | 8,965 |
| 480 GB | 7,167 | X |
| 800 GB | X | 10,416 |
| 960 GB | 9,976 | X |
消費級 SSD 價格區間
就目前 (2025年) 而言,PCIe Gen4 SSD 確實是市場主流!
與 SATA SSD 相比:PCIe 4.0 SSD 價格雖然略高於,但是效能比 SATA SSD 高太多了。
與 PCIe 3.0 SSD 相比:低容量幾乎同價格,PCIe 4.0 SSD 高容量甚至比較便宜,而且效能也較好。
與 PCIe 5.0 SSD 相比:PCIe 4.0 SSD 價格便宜很多,而且實測效能也不會差 PCIe 5.0 SSD 太多。(參考:PCIe 5.0 M.2 效能實測數據)
一般而言,消費級 SSD 的官方讀寫效能數字會比較高,但是實際使用容易發生掉速的狀況;相反的,企業級 SSD 雖然官方讀寫效能數字較低,但是能維持長時間高速且穩定的讀寫效能。
WD 850 使用 AMD 平台測試,其餘的 PCIe 4.0 M.2 SSD 皆使用 Intel 平台進行測試。
下表列出數支 PCIe 4.0 M.2 SSD 的效能數據做比較,點擊連結可觀看完整效能測試數據:
| 品牌 | 循序讀取 | 循序寫入 | 隨機讀取 | 隨機寫入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WD SN850X | 6,223 MB/s | 1,966 MB/s | 282,717 IOPS | 91,688 IOPS |
| WD SN850 | 7,280 MB/s | 2,167 MB/s | 255,617 IOPS | 35,428 IOPS |
| Kioxia Exceria Pro | 7,446 MB/s | 1,678 MB/s | 279,000 IOPS | 169,000 IOPS |
| Micron T500 | 5,413 MB/s | 5,280 MB/s | 116,459 IOPS | 63,686 IOPS |
| Micron P310 | 6,366 MB/s | 836.2 MB/s | 172,101 IOPS | 39,587 IOPS |
註1:使用 Iometer 軟體測試
註2:測試時間 300 秒
註3:測試數據採用最大平均值做比較,所以佇列深度(QD, Queue Depth)也許會不同
註4:測試數據採用單執行 = 1
企業級 SSD Micron 7450 PRO 測試數據
這個章節可看到在不同佇列深度(QD, Queue Depth)值下,以不同【讀寫比例】進行 300 秒測試的讀寫速度結果。
測試平台
將 Micron 7450 Pro M.2 2280 480GB 安裝在 Intel 平台中進行測試。
| 品名 | 型號/規格 |
|---|---|
| 工作站系統 | SuperWorkstation SYS-551A-T |
| CPU | Intel Xeon W5-3425 |
| 主機板 | Supermicro X13SWA-TF |
| 記憶體 | 32GB DDR5-4800 ECC RDIMM *2 |
| 作業系統 | Windows 11 專業版 |
測試方法
| 軟體設定 | 詳細內容 |
|---|---|
| SSD 格式化 | NTFS 檔案系統 |
| 叢集大小 | 預設值 – 4KB |
| Iometer 循序讀寫資料大小 | 128KiB |
| Iometer 隨機讀寫資料大小 | 4KiB |
| 佇列深度(QD, Queue Depth) | 1 – 64 |
| Worker(也就是 Thread)註 5 | 1 |
| 測試時間 | 300 秒 |
| 【讀取:寫入】比例 | 【100%:0%】 【0%:100%】 |
註 5:Iometer Worker 的數量取決於系統上的 CPU 個數,通常每個 Worker 只分配給一個磁碟執行;也就是一個 Worker(Thread, 執行緒)只會針對一個磁碟進行讀寫測試。【Iometer 操作說明】可以參考 – Iometer軟體介紹
平均循序讀寫(Sequential Read / Write)
使用資料大小(128KiB)、單一執行緒 (Thread=1)與不同佇列深度 (QD, Queue Depth),在 300 秒的壓力測試下,測試結果如下:
| 類別 | 測試數據 | 官方數據(1TB版本) |
|---|---|---|
| 循序讀取 (100% Read) | 4,870.2 MB/s (QD=32, Thread=1) | 5,000 MB/s |
| 循序寫入 (100% Write) | 713.4 MB/s (QD=64, Thread=1) | 700 MB/s |

Iometer 循序讀寫測試結論:
1. 循序讀取測試數據接近官方數據
2. 循序寫入測試數據在單 Worker(Thread, 執行緒)的表現符合官方數據
平均隨機讀寫(Random Read/Write)
SSD 的 IOPS( Input/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 ) 表示每秒讀取和寫入資料的速度。
執行緒數量增加,CPU 的負擔越吃重,軟體程式也更難開發維護,相對的效能也會比較好。所以,適合程式開發、網站伺服器或資料庫等用途的族群。
至於一般電腦使用者所使用的軟體,還是以單執行緒為主。
| 類別 | 測試數據 | 官方數據 |
|---|---|---|
| 隨機讀取 (100% Read) | 176.1K IOPS (QD=64, Thread=1) | 280K IOPS |
| 隨機寫入 (100% Write) | 44.1K IOPS (QD=2, Thread=1) | 40K IOPS |

Iometer 隨機讀寫測試結論:
1. 佇列深度 (QD, Queue Depth)越大,隨機讀取 IOPS 越高
2. 隨機寫入 IOPS ,不論 QD 與 Thread 值多少,都已達到官方最大值
即時循序讀寫
上面測試數據使用 300 秒的平均值來呈現效能結果;這個章節則使用【每秒讀寫數據】來觀察穩定性。

每秒循序讀寫數據在 300 秒內的數據,幾乎沒有明顯變化,穩定性高。
即時隨機讀寫
這裡使用【每秒讀寫數據】來觀察穩定性。

企業級 SSD 適合誰?
Micron 7450 系列 Enterprise SSD 定位於資料中心與伺服器使用,主打高耐用度(DWPD)與穩定效能,原為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設計;當然 M.2 外型的SSD 也適合重視資料安全或高負載多媒體 NAS 的個人用戶使用。
應用情境:
影片剪輯需求的內容創作者,需要穩定讀寫效能
長時間開機的虛擬機器應用、WordPress 網站應用
DIY NAS,如 TrueNAS 網路儲存應用
自建雲端伺服器族群
Enterprise SSD 專為 7×24 的應用而設計,相較於消費級 SSD 有更高的性能及持續性。
假使只是簡單資料備份與存取,消費級 SSD 搭配以下備份軟體一起使用會是更實惠的選擇。
| 軟體名稱 | 優點 | 缺點 | 連結 |
|---|---|---|---|
| Ashampoo Backup Pro | 雲端空間 | 還原時間長 | 使用心得 |
| MiniTool ShadowMaker | 備份還原速度快、 支援工作站 | 僅英文版本 | 使用心得 |
| Paragon Hard Disk Manager | Windows / Linux / macOS RAID / Storage Space | 僅英文版本 | 使用心得 |
| Hasleo Backup Suite Free | 備份、還原速度極快 | 公司資料不明 | 使用心得 |
| EaseUS Todo Backup | 操作流程順暢 | 免費版限制多 | 使用心得 |
NAS 用 SSD 值得嗎?
多人同步存取需求或對效能與耐用度有明確需求的使用者,NAS 用 SSD 是值得的。
優點:高速度、高 IOPS、資料安全性高
缺點:成本較高,容量價格比低於 HDD,且僅支援新款 NAS 提供 M.2 插槽
| 比較項目 | NVMe SSD | HDD |
|---|---|---|
| 理論速度 | PCIe 3.0 x4: 4GB/s PCIe 4.0 x4: 8GB/s | SATA 3.0: 600 MB/s |
| 實際速度 | PCIe 3.0 x4: > 3GB/s PCIe 4.0 x4: > 6GB/s | SATA 3.0: 150MB/s ~ 250MB/s |
| 佇列深度 | max. QD = 65,536 | max. QD = 32 |
| 多工效能 | 時間延遲短 | 時間延遲長 |
| 噪音與震動 | 無 | 存在噪音與震動 |
| 資料安全性 | 更佳的耐用度與斷電保護 | 低 |
企業級 SSD 常見問題
Q1:家用 NAS 只備份照片,值得升級 SSD 嗎?
A1:使用 HDD 就夠;SSD 可作為快取提升體驗,但非必要。
Q2:如何解讀 Iometer 測試數據?
A2:官方循序讀寫與隨機讀寫的數據都是以【100% Read】或【100% Write】的前提進行測試。所以,這些數據能代表控制晶片、韌體、NAND flash 可提供的極限讀寫結果。
在這種高負載的情境下,更容易看到 SSD 的性能瓶頸,所以,能反映 SSD 的穩態性能(Sustained Performance)而非峰值性能,較貼近實際應用結果。
Q3:NAS 裝 SSD 會發熱嗎?
A3:在密閉空間內可能溫度偏高,建議搭配散熱片。
Q4:企業級 SSD 的 DWPD 是什麼?
A4:用來評估 SSD 的耐用度的指標。
– TBW(Total Bytes Written)
定義是總寫入資料量的上限,重點在於整體壽命。
以 1 TB 為範例:
DWPD = 600 TBW / (5年 * 365 天 * 1 TB) = 0.328
1 TB SSD * 0.328 = 328 GB
所以,每天寫入資料量小於 328 GB,都在 5 年有限保固的範圍內。
– DWPD(Drive Writes Per Day)
定義是每天允許的寫入量,重點在於日常使用強度。
Q5:企業級 SSD 適合家用嗎?
A5: 企業級 SSD 耐用度相對消費型 SSD 高很多,假使屬於寫入頻繁的應用,可以考慮企業級 SSD。
Q6:企業級 SSD 適合自建伺服器嗎?
A6:適合。尤其是斷電保護機制與高耐用性,能確保伺服器資料的安全性。
企業級 SSD 適合用於 NAS 嗎?
普遍而言,NAS 用戶對於資料遺失的容忍度極低,因為 NAS 用戶儲存的資料大多是:
家庭照片、影片(無法重拍,很難用金錢衡量)
工作檔案(遺失或毀損就需要再花更多時間建立)
商業運作關鍵資料(合約或專案內容)
斷電保護機制(PLP, Power Loss Protection)是多數消費級 SSD 所欠缺的功能,因此在遇到突發的電源中斷時,無法有效保護資料,可能導致從 DRAM 快取尚未正確寫入 NAND flash 的過程中,造成資料遺失。
預算足夠的話,選擇企業級 SSD (如 Micron 7450),搭配正確的備份 3-2-1 備份策略(本機 + 外接 + 雲端),能確保資料萬無一失。

